中国平头网论坛

 找回密码
 真实email注册
搜索
查看: 5790|回复: 1

江门理发店盛衰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9 2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upload=jpg]UploadFile/2006-4/200642923143286.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4/2006429231442461.jpg[/upload]
[upload=jpg]UploadFile/2006-4/2006429231450786.jpg[/upload]</P>
<>洗头剪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事,理发行业什么时候开始兴起,理发店铺有多少年历史,相信难于考究。最近,一本50年前江门市区理发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合作化道路时人员登记的花名册,引起我的好奇,为了了解江门市理发店铺的历史景状,走访了集体理发店的几位老职工,从他们的叙述中,勾起了大家对传统理发店的怀旧心情,同时也为这些店铺逐渐消失而惋惜。</P>
<>解放前,江门市是一个工商业发达的商埠,酒楼茶馆林立。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民国35年(即1946年)江门市(镇)有住户3700多户,人口只有26000多人,而理发店铺就有30多家,个体摊档20多档,当年这些人都被称为“飞发佬”。这些店铺多数集中在常安路,莲平路,象溪路,更兴路以及沙仔尾的堤西路,羊桥路等路段。各间店铺还根据各自设备、服务项目和理发师傅手艺技术的高低,分为甲、乙、丙、丁4个档次,当时称得上甲级店的有亚黄、白宫、美艺、蓬江、雅园这几间。一般店铺的服务项目都有剪发、电发、洗头、美容、修剪指甲,挖耳屎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亚黄理发店、有剪发椅12张,店员10多人,店主叫黄沃。
</P>
<>当时这些理发店的设施普遍都很简陋,椅子基本上都是老式转子座椅,这种椅子看起来非常笨重,但坐上去比较舒服,因为椅背是可以调教角度,变成躺椅,也可以360度转动。电发是用一种叫火钳的夹具放在炭灶上烧热,将头发夹至弯曲成型的,因此,电发时师傅必须非常熟练地掌握火钳的热度,否则,一不小心就将人家的头发烧焦。后来改用电芯铁夹电发,这种电发是将头发醮上药水后,通过铁夹内36伏电压加热的铁芯,待药水凝固后使头发弯曲。至于发型,解放前和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女士喜欢电“椰菜花”的发型,男士流行的是“花旗装”,也叫“西装头”。光顾有名气理发店的顾客多数是上流社会人士,有产阶级和有钱人家,也讲究发型,贫苦百姓一般到个体摊档,剪个平头或光头就算了。由于理发店多集中在商业街,店铺一间连一间,两侧无窗,到了夏天,天气闷热,加上那个时候无电风扇,于是店主就安装一种大型“帆布扇”,这种扇就是在店屋梁下吊一个架子,装上滑轮,架子上装一块床单大的帆布,用一条绳子扎紧架子,一个人专门拉动帆布扇,一摇一摇就来风了。后来风扇、吊扇普及,这种帆布扇才拆除。到解放初期,江门市有理发店和摊档共105家,从业人员达400人。

  1956年,江门市私营工商业掀起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高潮,全市私营理发店和摊档157家近270人走上合作化道路。作者找到的这本花名册,就是当时参加理发合作店人员的名单,包括这些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学历、从事理发工作时间、店铺名称、通讯地址、介绍人等,目前,这本名册中的人员尚健在的仅有几位。据回忆,当年参加合作化是采取“自报”“自评”“自核”的方式,进行“清产核资”,把现金帐目,流动资金,固定资产,债权债务逐项盘点、清查、核实,将私有资产转为公股,当时有些人只能将理发椅、毛巾、发布等作为资产入股。通过公私合营合作化后,全市合营成了25家理发店,其中一级店3家,二级店6家,三级店9家,四级店7家,共有店员230多人。1959年这些理发店划归饮食合作总店管理,到1961年,总店属下的理发店全部转为集体企业(也叫集体所有制)。后来经过调整合并,至1978年,江门市区的集体理发店只有17间,分别是:芙蓉、牡丹、大方、卫红、青春、灭资、阳光、爱民、新庆、勤俭、新春、红梅、春光、春风以及北街的一新、新新和美新店。

  五六十年代,一个有电发、焗发技术的师傅非常吃香,他的工资比别人高,因而这些师傅也非常保守,一般不肯将技术传授给别人的,怕“教识徒弟,饿死师傅”。1966年“文革”后10年时间里,由于把美发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受到批判,人们也不敢到理发店电发,理发店也取消电发等服务项目,这一时期,人们的发型非常单调,一些店名也被改为有政治色彩的名称,可见当时“极左”路线影响之大。

  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注重装扮自己,特别是在一些喜庆日子,人们都去理发店美发打扮一番,尤其是农历新年前夕,理发店的生意非常火爆,市民要排队等候剪发,这些场面,相信上了年纪的江门人也许记忆犹新,理发店生意兴隆的场面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

  在70年代期间,为了应付顾客的需求和这个行业后继有人,集体理发行业曾招收过一批中学毕业生,开始有年青人加入理发服务行业,其间开设了理发技能培训班,先后培训多批技术骨干,江门也多次举办和参加地、市理发技能比赛,曾得过不少奖项。进入90年代,随着市区个体户发廊不断增多,大街小巷,举目皆是,这些发廊装修越来越新颖豪华,服务项目除了传统项目还有按摩、沐足等,洗头也由坐椅改为睡床式而受欢迎,也造成对那些传统理发店

江门理发店盛衰记

江门理发店盛衰记

江门理发店盛衰记

江门理发店盛衰记

江门理发店盛衰记

江门理发店盛衰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12: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古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真实email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平头网论坛

GMT+8, 2025-2-23 01:15 , Processed in 0.1449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