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头网论坛

 找回密码
 真实email注册
搜索
查看: 5762|回复: 1

剃头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2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剃头,在我们家,都这么叫。理发,是后来才学会的词。小时侯,都管这门手艺,叫剃头。</P>
<>
记得很小的时候,不知道从几岁起的记忆,家里住在三楼。我总是在院子里疯跑,精力比现在旺盛。</P>
<>
那时,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事情,不用担心前程,不必忧愁生计,不需烦恼感情。但惟一害怕的是,是去剃头。</P>
<>
那时的剃头店,就在大院的最东头,一栋两三层小楼的一角。</P>
<>
剃头店里有两位师傅,一个叫大刘,一个叫小刘。不知道他们是兄弟,还是师徒,还是什么关系都没有,就是重姓。不过,在那时的我看来,他们一样可怕。</P>
<>
儿时的我个头极小,一直到十岁还那么小。所以,每次去剃头,坐在那张大大的白色椅子内,总显得无法协调。为了方便,二刘会拿出一块木板,搁在两侧的椅子扶手上,然后在把我抱到木板上坐。从那时起,我开始恐高。</P>
<>
父亲说,大刘手艺好,小刘不好。说小刘的手有问题,会抖。所以每次带我去剃头,父亲总是点名让大刘剃。我回忆不起当时小刘的表情。现在的我,很想知道。</P>
<>
最怕的工具是手推剪,总会夹住我的头发往外拔。但我不会叫,藏在心里,噎着,回去后,开始恨他们。</P>
<>
这样的情况不知延续了多久。后来我的家就搬走了。</P>
<>
终于逃脱了那一对可怕的大刘和小刘。他们姓刘,只是我现在的想法,因为父亲从来没有告诉我他们是否真的姓刘,我当时也没有问清楚。一直到落笔写着的时候,我才想,他们或许姓刘。而从这一刻往前,我一直认为他们的刘是“瘤”字。</P>
<>
因为我觉得好玩。</P>
<P>
搬家后,不太记得自己又去了什么地方理发。但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父亲告诉我,大刘也搬来的附近的地方。我顿时愕然。</P>
<P>
只有大刘搬到我们家附近的地方。后来,自然,我又去大刘那里剃头。因为父亲说,他的手艺好。但我没有觉得。总是害怕那把手推剪。</P>
<P>
长大了。我已经长大了。</P>
<P>
不需要再由父亲带着去剃头了。记得,我总是骑着车去那个很近的地方,因为顺便可以出去溜达一圈。</P>
<P>
而母亲,在我离家去剃头前,总要叮嘱一句,“告诉他,不要剃成‘马桶箍’。”</P>
<P>
到了店里,我会重复一句“我妈妈说,不要剃成‘马桶箍’。”但我至今,没有能够明白“马桶箍”的样式究竟是怎样的。</P>
<P>
后来,我就来了北京。</P>
<P>
离开了大刘。在北京,学校前后门,都有很多很多剃头店,不过,从这时起,我开始管它们叫理发店了。记得,后门有“自然美”,每次15元,带干洗的那种,很舒服。很快,我就忘记了大刘。</P>
<P>
拮据时,我在学校的理发店理发,一次只要几块钱,理完就可以洗澡,很方便,图个痛快。</P>
<P>
还记得,前门后来开了个叫“丝穗流帘”的新店,经班里女生推荐,去理了一次,70元。后来再没去过。</P>
<P>
大学里关于其它琐碎的记忆已经消失。但我的发型,从传统的三七开,到平头,到板寸,到毛寸,甚至到染成红色,都曾有过。</P>
<P>
后来,厌倦了,干脆用帽子一盖,完事儿。这时,我又想起了大刘。</P>
<P>
扬州给了我很多回忆。扬州三把刀,厨刀我是喜欢的;剃头刀我是害怕的;修脚刀我是唾弃的,尽管修脚现在成了时尚。</P>
<P>
大学开头两年,放假回到扬州时,我总会颇为尊贵地去扬州最好的“紫罗兰”去理发,百年老店,给我一种舒适的感觉。</P>
<P>
之所以,不再去找大刘,是因为记得最后一次,他正在打麻将,说让我改天再来。一气之下,我与他决裂,发誓再也不去那里。</P>
<P>
……</P>
<P>
大四毕业那年,父亲突然告诉我,大刘死了。脑溢血。我不知该说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但我心里一下子涌出许多事情来。</P>
<P>
我不知是该难受,还是哀伤。</P>
<P>
回忆远远没有结束。</P>
<P>
后来,我去了青海,在北京剃了个板寸去青海。</P>
<P>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我想,或许与板寸有关吧。因为古人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何似长。</P>
<P>
而我的头发那么短,应当是最快乐的。</P>
<P>
一天,陪摄影部的一位同去青海的朋友去理发。听说附近就有理发一条街。</P>
<P>
我们走了一晚,从头走到尾,没有见到一间理发店。准确的说,是没有一间拥有手推剪的理发店,尽管它们的门面上都写着“美发”的字样。</P>
<P>
理发店内的灯光,根本就不适合理发。</P>
<P>
后来的3个月,我在一家破旧得不能再破旧的店面内理了3次发,十分清楚,价钱是一块五。</P>
<P>
还带洗头,当然,没有自然美舒服。</P>
<P>
……</P>
<P>
我当时突然又想到了大刘。如果他来这里,生意一定会火。但公安局一定会找他的麻烦。</P>
<P>
离开西宁,又回到北京。安逸于单位里的理发店。他们开口只要三块五,而且十分原始地交给我一张手写着“洗理”的白条,然后,我选择一位理发师,通常也都是老头子,他们就会给我理。</P>
<P>
不过,“洗理”的概念我后来才知道,就是光剪两侧的头发,不理头顶的头发。如果要削薄,再加一块五。</P>
<P>
原来,理发也是可以“分区付款”的!</P>
<P>
没理几次,单位内部改造,理发店也拆了。我火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3 0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境的文章[upload=bmp]UploadFile/2006-5/20065324746734.bmp[/upload]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3 2:47:50编辑过]
822.bm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真实email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平头网论坛

GMT+8, 2025-2-23 01:18 , Processed in 0.07360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