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头网论坛

 找回密码
 真实email注册
搜索
查看: 4814|回复: 0

剃头·理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5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剃头·理发</B>

  旧时,老南京把理发叫做剃头,这是沿用清代的叫法。
  清初,满人进关,攻下江南,颁布削发垂辫令,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规定,“剃头”之名由此而来。剃头,倒是名副其实的,用剃刀把头的前半部刮得干干净净、光光亮亮。那时,剃头的可分三类:走街串巷的“剃头挑子”,摆摊设点的“剃头棚子”和包月活儿的“夹刀包的”。
  剃头挑子的一头是个圆高笼,下置炭火,上有铜盆,供洗头之用,圆笼旁有一木架,可挂毛巾、磨刀布;另一头是个高约半米、长方形四岔腿的柜凳,有抽屉三层,可分别存放木炭、工具等物,顾客就坐在此凳上。因圆笼有火盆,故民间有句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
  剃头匠有三种技能:剃头、扒耳和捶背,各有单价,做什么活给什么钱。剃头的也不吆喝,只打“唤头”,即用一个长钉子挑动一种像音叉的铁器,发出清脆悠长的震颤音,以招徕顾客。
  辛亥革命,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废除满清政府制度,改剃头叫理发,用刀用剪又用梳,因此就有了理发店、理发厅。一家理发店取名叫“发裁店”,既言明是剪裁头发之所,又合谐音“发财”之意,可谓意音双巧。另一家理发店却自称“发新社”,意在表明本社发式新潮,同时谐音著名通讯社“法新社”,真是构思别致。还有一家理发店题名为“高等发院”,说明理发、执法都是头等大事。
  因此,不少文人雅士为理发行业题辞撰联:“功夫从头做起,消息自耳得来”;“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打尽天下无敌手,到此谁敢不低头”;“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理男女间一团乱麻,做人世上头等大事”;“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这些名联,为老南京留下了浓浓的文化趣味。
  苏洪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真实email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平头网论坛

GMT+8, 2025-2-23 00:54 , Processed in 0.13382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