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头网论坛

 找回密码
 真实email注册
搜索
查看: 5715|回复: 3

身怀飞刀技七十难返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6 1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把四五寸长的剃刀,如流水行走在头、背、脖子上,丝丝烦恼瞬间被刮尽。陡然间,剃头匠轻轻一弹,剃刀立即匀速跳动,那一刻的享受,令人消魂。昨日,一家号称“修面专家”的理发店挂牌,70岁的剃头匠陈大学师傅从早到晚就没消停过。  
        “修面专家”刀似流水   椅子、剃刀、脸盆、毛巾,一套简单的理发行头摆在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悬挂在小屋门面上一块“修面专家”的牌子格外显眼。陈大学是这里唯一的剃头匠,他古铜色的面容,就像这间木屋理发店一样,古朴而庄重。  
        “修面、刮光头,你们找对了地方,陈大爷的手艺没得说。”街坊们不等陈师傅开口,就七嘴八舌地夸赞起他的手艺。毕竟已经70岁,给人修面的时候,陈师傅的眼睛似乎半睁半闭,可他行走在客人面部的剃刀,却快似行云流水。不到10分钟,顾客头脸“多余”的毛发被他一一拾掇。随后又牵开客人的衣襟,剃刀伸进后背,来回三五刀刮过,剃刀有节奏地跳动起来,看得旁人心惊,而客人却一副惬意的样子。  
          为孙剃毛难回老家  “自从1998年被儿子叫到成都来给孙子剃满月胎毛后,我就再也没走脱。”他说,那年来成都的时候,现在已经7岁的孙子刚满40天。按照风俗习惯,娃娃满40天就要剃胎毛。此前,陈师傅的儿子找遍了成都也没找到一个让他放心的剃头匠,便赶回老家乐至把老人家请到了成都,专门为孙子剃胎毛。 
      本来想剃完孙子的胎毛就回老家,可陈师傅的“算盘打错了”。“邻居家来了个剃头老师傅”,这消息很快传遍儿子居住的小区,今天这家请,明天那家请,陈师傅成了小区居民天天轮流邀请的贵宾。“干脆在成都开个理发店,别回老家了。”儿子的一句话,使陈师傅至今也没回成老家。
  日剃十头月出而归  “只要愿意,从头发到胡子,就连眉毛都能刮得一根不剩。”陈师傅说,他从17岁开始拜师学艺,到今天已经剃头50多年了。在成都,剃一个头收3元,修一次面2元。生意好时,一天能有四五十元,但大多数时间,每天只能收入三四十元钱。来这儿光顾的都是一些老顾客,在他们眼里,陈师傅的手艺最让自己放心:“现在会剃头手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美容美发店虽多,却不是我们去的地方。”
  很多时候,直到月上树梢,陈师傅才能忙完一天的活计。而这时,他才有闲暇走向锦江河边,看着水中的月光荡漾出一波一波清幽的凉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16: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生于一个特定的年代,也只能享受属于这个特定年代的东西了...</p><p>---平头/板寸们2008元旦快乐哦!!更加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p><p></p><p></p>[em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8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确实,中国有很多有意义,应该流传下来的东西都失传或正在/将要失传了.例如,一些古医学秘方,武术等等....或者,这就叫社会.不同的社会应该有不一样的东西..........或者,将来,如果流行刮光头,也会有更高级/先进的方法.</p><p></p><p></p><p></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身怀飞刀技七十难返乡

好纪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真实email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平头网论坛

GMT+8, 2025-2-23 01:40 , Processed in 0.1414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