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头网论坛

 找回密码
 真实email注册
搜索
查看: 4725|回复: 0

转贴 :旧京腊月二十五扫房土、堪舆与剃头挑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6 2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有个习惯,就是时不常的把家里的家具来回折腾一番。不为别的,一来可以清一下屋里死角的塔灰,二来就是“迷信”了。说迷信也许你不信,但易经·堪舆篇中是这样的说的,阳宅的气场会因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也就是说我们所居住的房屋,除本命宫“气场入口”因建筑不改变外,在一年四季里都会有细微的变化的。
  打个比方说吧,我们家里都爱养一些花草,春天的时候,一般都会放到靠近窗口的位置,那是为了让花草多吸纳一些春风和气。到了夏天就会把它们挪到背阴的房中花架上,怕烈日曝晒下花草的水分散失得快。入秋后,会在屋内找一处背风保暖的地方准备让它过冬。而到了冬天,我们会尽量把花草移到能充分享受冬日阳光的地方但没有风飕到的地方。这种把花草挪来挪去的方法,虽然只是我们日常生活里的习惯,但这就是暗合了堪舆学的规律。
  这是为什么呢?
  阳宅中的桃花位会随气场的变化而转移的,如果注意了方位随季节变化而气场有所变动的话,就有利于花木的生长。人也是一样,在阳宅中人如果随着气场中天医位、延年位、生气位等吉位而变动起居方位的话,有时会起到以气场养人作用。过去的豪宅里,一家之主会在正房偏房等各处择房而居的。就连皇上每夜也都是居无定所,虽然并不排除这也是一种安全防范的手段。
 
  在现代家庭里,经常的家具移动,除了会给生活带来一些乐趣新鲜感外,最重要的是每次搬搬家,都会打扫一遍卫生。而家庭的卫生大扫除是减少疾病,防范寄生虫滋生,促进身心健康的最重要的手段。平日里就算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的家庭,对于平日里不易打扫到的衣柜顶、床底、矮柜后等卫生死角都会疏于清扫的。所以每次家庭内搬动家具换个方位,随之来一次全面的卫生大扫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春节前的腊月“二十五,扫房土。”就是祖先传下来的卫生习惯。老北京的人都叫这为“扫房”,而古代叫这个活动为“扫年”。它是由祛病驱邪的一种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而“扫房”有其特殊的意义,一来把家里的晦气、污秽、穷气统统都扫除干净。二来把家中的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就是为了迎接各路神仙在除夕夜降临人间好光顾本家做准备。
  老北京的家庭住宅绝大多数是平房,不象现在的建筑,顶棚很高。所以平日里打扫卫生很不方便。因此,在新年前的卫生大扫除就显得由为重要了。那时象把家里的墙壁、顶棚上的蜘蛛网、塔灰扫掉,旧年画、旧窗花撕掉,擦拭家具与器皿都是必要的扫除工序。这时,北京大街小巷的剃头挑子的生意就好得不得了了。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传下来这样的说法:“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所以,一般正月里人们都不愿意太岁头上动土,理发要一直等到来年的二月初二这天。旧京有“二月二,龙抬头”这样的说法,所以节前的理发就集中在腊月的最后这几天。


旧时北京的剃头挑子有两种,一是走街串巷的“下街挑子”。一是固定在某个桥头的“桥头挑子”,象北京城里的后门桥、北新桥等地都有。我见过几幅老照片,人物主题就是剃头挑子的打扮:一顶破毡帽,一根扁担,一头是用废洋铁桶自制的炉子,外挂一些煤炭袋子、铜盆、毛巾等净面的物件。另一头是一个柜子,上面是一个可以折叠的镜子,里面有几层抽屉,放剪子、剃刀、刮脸线儿、皂角块儿等等理发物件一应俱全。柜子边上讲究点的还会有两把折叠的椅子,供下一个理发的等待。更有一老一少的师傅带着徒弟的,那时剃头师傅就算是手艺人了,而这行手艺高的,一把剃刀几年不用换仍是锋利如初。
  旧京剃头行业的起源,是没有任何给人美容美发的含义的。
  明末汉人,在清兵入关前,视头发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头简直就是剔命。那时候,满清为了统一全国的服饰,强迫汉人学满人的样子,剃头留辫子。当时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在北京的前门、地安门、东西四牌楼等主要的路口设立席棚,免费给来往的行人剃头。一道“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强制性措施,令多少汉人百姓头发保住了,人头却落了地。






[img]http://blog.voc.com.cn/sp1/mengfanjia/002341433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真实email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平头网论坛

GMT+8, 2025-2-23 01:01 , Processed in 0.14275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