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头网论坛

 找回密码
 真实email注册
搜索
查看: 3822|回复: 0

探访古镇里的百年剃头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3 15: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访古镇里的百年剃头店 (2012-08-17 07:34:59) 转载

标签: 广东韶关仁化石塘镇古镇老屋理发剃头儿时回忆百年旅游分类: 去远方,寻故乡


点击上面空白处,出现图片
记忆中,有这么一间剃头店:老式推子,折叠剃刀,铁制理发椅,班驳的大镜片……

约摸是十岁左右的光景,头发一长,就会被母亲连骗带哄地拽进了这间剃头店。剃头的是个消瘦的中年男人,因为右腿有点残疾,不懂事的我们都偷偷地叫他张瘸子。在我的记忆里,他每天忙着为别人剃头刮须的,但他自已的头发浓密杂乱,却不见怎么打理。

小孩没有哪个不讨厌理发的,我也一样,不喜欢长时间坐在那里听任摆布,最令人心烦的就是被按在瓷盆里洗头的那一刻,满脸都是那香得发呕的肥皂沫。黑漆漆的剃头店里,一盏枯黄的白炽灯被风撂起又撂下,忽闪忽闪地,手推子嚓嚓地,闷闷作响,发丝零落了一地。当屋外传来伙伴的嬉闹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每每这个时候,我就感觉头顶被死死按住,无法动弹。我无奈加委屈地呆坐在铁椅上,眼角似乎瞥见张瘸子那得意的笑……

张瘸子的笑容连同那间剃头店一起,早已是梦里那张发黄的书签,只有在记忆被风吹起的时候,偶尔才会从记忆的册页里滑落。而这里,在岭南的一个古镇里,有那么一间古旧的剃头店,就像记忆里的梦境一样:老式推子,折叠剃刀,铁制理发椅,班驳的大镜片……只是剃头店里没有了儿时的闹热,没有顾客,也没有吵闹不停、趴上窗台向内张望的小伙伴,屋内空无一人,就连剃头师傅都不见了踪迹。

正当我们站在半掩的木门前徘徊不定的时候,从结满青苔衣裳的长巷尽头,走来一个神情漠然的老大娘。她推开半掩的木门,与我们擦身而过,却并不理会我们的存在。还好,随行的朱老师是本地人,在一阵家乡方言的寒暄之后,老大娘这才停住脚步,打量着我们几个陌生人,在得知我们想见见剃头师傅时,老大娘说老伴可能是去谁家串门了,至于是去了哪家,她也得去仔细寻寻。老大娘依然神情漠然地回转过身,而后又慢慢地走入了结满青苔衣裳的长巷。

我们进了剃头店等候,天气阴沉,小店里幽黑清冷。坐在木板凳上,看幽幽的清光,穿过窗洞门楣,镜前的铁椅静默无言……不大会的功夫,从门外走进来一位老大爷,一身青素的衣衫,一顶深蓝的鸭舌帽,与老大娘漠然的表情不同,老大爷笑容满面。老大爷不会说普通话,朱老师继续充当翻译。老大爷说他姓李,整个镇子都是李姓,老祖宗是打福建过来的,当年讨饭讨到这里的,而后就有了这千家村。

“我今年八十了,从十七岁开始理发,到现在有六十多年!”李大爷说,那时候家里穷,早早地就跟着师傅学习剃头,学剃头也不容易了,烧水、打扫卫生、苦练基本功……经过一些年的磨砺,李大爷出师了,之后就继承了师傅的剃头店。

“几十年了,我家的店一直都是这个样子,这个剃头店帮我养活了一帮孩子。”李大爷说,他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在店里呆了好一会儿,依然没有顾客光临,村里老人越来越少,而老式理发店不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所以,那些充满古早味的剃头店大多已凋敝零落,令人怀念。

家乡张瘸子的那间剃头店也是这样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真实email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平头网论坛

GMT+8, 2025-2-22 17:13 , Processed in 0.1391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