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头网论坛

 找回密码
 真实email注册
搜索
查看: 4633|回复: 0

[转帖]剃头铺的老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4 14: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剃头铺的老侯

·维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多少在“破四旧”中铲除的老古董又重新在京城里
现形,然而理发馆却几乎都不再重新安置三色转灯了,大约它毕竟是个
洋人花样的缘故罢。有趣的倒是,在门口安置这类招牌的理发馆在波士
顿如今也是遍寻无着,最后还是小学同窗卢教授夫妇在缅因州北部的一
座小镇上碰巧看到,替我拍摄下来,勾起我对往日旧事的回忆。     




原先老侯给我剃头的时候,他还是在石驸马大街路北自己开的一间小剃
头铺,那是倚着驸马府院大墙外支起来的一个棚子。这时候驸马当然早
就没有了,驸马府也改成了一座小学校。老侯剃头铺的招牌就是支在门
外地上的一块破三合板,上面用白粉手写的两个大字“理发”,为了醒
目,围着这两个字还画了一个粗粗的圆圈。晚上怕人顺手拿走,所以这
块三合板在每天关了张之后还得挪进屋里来。

老侯身边只有一个小伙计,说是乡下的穷亲戚托他照应的,在这里打打
下手。小伙计其实也不学什么手艺,老侯就让他扫扫地,打打水。另外
就是把大堆的碎头发撮进麻袋,卖给收破烂的。至于人家拿去这些碎头
发有什么用处其说不一。后来据有人说,碎头发可以做味精,但不知确
否。按老侯的话说,这些碎头发卖不了几个钱,只当是有枣没枣打一杆
子。

老侯的理发椅已经很旧了,椅座和扶手的皮面上打了好几处补丁,座位
高低和角度的调整也特别费劲。洗头的水还得叫小伙计到后面人家院子
里去打,然后用大铁壶放在炉子上烧热。铜盆里洗完头的水,他就顺手
泼在当街上,脏水马上渗进地里,碎头发和肥皂沫于是撒满一地。不过
眨眼的功夫,小风一吹,也就无影无踪了。

老侯剃头铺的设备不算好,但服务态度却不错。给每个顾客剃头之前都
会把理发推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说是消消毒。洗脸的毛巾给前一个
人用过之后就会随手翻个面,绝不让前个顾客的油汗沾到下个顾客的脸
上。活儿作完了,反镜能左右打上好几回,只要顾客有一丁点儿不如意
的,老侯都会细心修改。最后用刷子给脖子后头抹上爽身粉,仔细掸乾
净碎头发渣,轻轻撤去盖布,接过钱,一准儿会弯腰,满脸堆笑。他一
边小心把钱揣进怀里,一边小声地说声谢谢照应。我那时还只有几岁大,
但老侯仍然一丝不苟,决不马虎,完全是按照给大人理发的手法,按我
母亲南方人的说法,剃的是“西式头”,也就是俗称“三七开”的“分
头”。洗好头,吹风之前,老侯仍然放倒椅子,先把一块热腾腾的毛巾
盖在我的脸上,焐一会儿,然后揭开之后给我刮脸。有一次母亲看到了,
连忙说小孩子不用刮脸。但老侯坚持要这样做,我也认为有热毛巾敷脸
特别舒坦。母亲拗不过我,于是后来每次我到老侯那里去理发,她就总
是让我从家里带上一条毛巾,并且嘱咐老侯,说我有砂眼,就用我自己
的毛巾敷脸,别把病传染给别人。

老侯有这间剃头铺也不容易。老侯说,他从乡下来北平,三年学徒出师
之后,当初是串胡同挨家挨户上门剃头。一手拿着个一尺来长的钢叉,
另外一手握着根小钢棍,从叉子开口处往外一划,钢叉振动起来就发出
好听的嗡嗡声,这就算是他的吆喝。这路剃头匠我过去也见过,他们不
挑担子,也不预备烧水的炉子,所以那句有名的歇后语“剃头的挑子─
一头热”对于他们并不适用。他们随身只带个包袱,里面都是剃头的工
具,但理发用的椅子,洗头用的脸盆和清理头发的家伙什儿都由顾客自
己预备,所以收费也贱。顾客不用出门就能剃头,方便了许多,只是没
有理发馆里特别的大理发椅,到底不算太舒坦。老侯干这套营生的时候
我们家还没有搬来京城,这些都是后来听他自个儿说的,但是可以想象
得出来,老侯结实胖胖的躯体套在藏蓝色或深灰色的大褂里,摇摇晃晃
地一路走来会是个甚么样子。

后来还是到了临解放,共产党围城那会儿,原先在这块儿开修车铺的店
主害怕仗打个没结没完,难免困在城里饿死,就赶紧将修车铺贱卖给了
老侯,躲出京城去了。老侯后来说,要不是托共产党的福,其实他哪儿
有本事盘下这间铺面呢。

老侯自从在石驸马小学附近有了剃头铺,生意渐好。几年之后,我们家
搬进京城,经房东老李家推荐,我都是到老侯的剃头铺去理发。另外也
因为老侯的剃头铺离副食店很近,所以母亲如果去买菜,就先把我撂在
老侯那里,再到副食店,回头来接我,这样可以两不耽误。

老侯说话有点河北口音,但好些名词都是依了北京土话,比方说,他不
但不说“理发”,连“剃头”也不说,而是管它叫“推头”。另外,在
一句话的开头总爱加上“您猜怎么着?”这么个口头语,其实他也不等
你猜就说出后面的结果来。老侯说,到了什么地界都得入境随俗,开买
卖头一样就是和气生财。老侯人实诚,心里有什么话都说出来,所以周
围左近的街坊也都待见他。大家都知道他有个媳妇在乡下,给他生了三
个孩子。他说是乡下地少人多,家里的那几垧薄田不够吃的,还是那句
老话,哪怕就是条狗,也得托生在北京城里。他说等他把钱攒够了,就
把他们娘儿几个从乡下接到北京来。

老侯没有什么嗜好,就是爱抽两口烟,买的都是最贱的“绿叶”和“大
福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真实email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平头网论坛

GMT+8, 2025-2-23 01:35 , Processed in 0.1366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