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头网论坛

 找回密码
 真实email注册
搜索
查看: 4709|回复: 0

[转帖]剃 头(散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3 21: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剃 头(散文)
邹剑川
城北古楼下,曾有一剃头摊子。老式的木理发椅子,旁边一个木头架子上镶一块亮晃晃的镜子,一个铜盆盛满了热水放置其上,水气蒸腾的。常有一个脑袋歪在一大手下,脸上带着惬意的表情。师傅手持剃刀一把,舞得飞快,不一忽儿一个光头就闪现在人群中,游走开来。

  师傅也是光头,也只剃光头。

  “光头凉快,方便。”夏天常三五个老年人就那里坐着,脚下是一堆散落的头发。
  这种古老的手艺而今已进化成了发廊、发屋、美发厅里的各种新潮发式。光头已无多少人去理。我少时也和同桌尝试过一回,把头皮弄成青皮,光光的街市上走,一张长脸,头顶偏又尖尖的,很不好看,太阳晒得头皮生疼,众人侧目,熟人嗤笑。

  从前曾国藩镇压太平军,杀人如麻,民间绰号“曾剃头”,意指干净彻底,心狠手辣。此喻倒贴切。

  剃刀在帆布上刮拉几下,然后就在头上飞舞,看得众人心惊肉跳,被操作之人只觉头皮发凉,三千烦恼丝就此了去。

  剃光头是为了什么?小时侯乡间常见一师傅挑一担子四处剃头。老人、孩子多喜光头,我看到收费5元,大叫太贵,师傅笑着说:“这是一年的钱。”走乡串村,人皆熟络,帐目也是一年一清,纵有不给,也就罢了。记得院落里对着太阳,师傅翻开一个发黄的本子,收了钱,就拿笔做个记号。遇到哪家的人去了,就叹息一番,本子上的帐目也就成了死帐,更多地是这个人再也不会生动鲜活动在他的剃刀下了。

  在乡下过年,人都穿着新衣服,头皮发亮,这是师傅的手艺,看着倒齐整干净,不由得觉得光头也有光头的好处。与城北古楼下那师傅手下的人比起来,神情更得意、自然,在山里剃头是件大事情,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往往要引得众人围观,鸡飞狗跳。
  少时常在古楼下行走,看往来人群,记得那时剃头师傅守着摊子,座上多为老人或乡下进城之人,个个低头,表情里满是一份享受。剃了头还要刮脸,用刷子蘸了肥皂水,把脸上刷的满是泡沫,然后空气里满是剃刀刮过的“咯咯”声音。

  而今这个摊子已看不见了,附近只是一色发廊、发屋。商业区也分散到他处,人烟还稠密,却丧失先前商业中心地位,而今也没有多少人再去剃光头,我现在理发是去一家专门的店子,花30元把头发经过多道工序修建整理得略微凌乱和刻意自然。如同十几年前少年的模样。多年过去了,年近三十的我,就顶着一个伪少年的自然碎发在街上走,想着多年前也曾剃过一个光头,那是高考前,要效古人削发明志,但发是削了,志却至今不明。由此看来,形式主义的东西不玩也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真实email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平头网论坛

GMT+8, 2025-2-23 15:43 , Processed in 0.1356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