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头网论坛

 找回密码
 真实email注册
搜索
查看: 4834|回复: 1

[转帖][原创]剃头挑子 作者 陋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5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题: [原创]剃头挑子 </P>
<>发表于 2004-05-22.22:58:45  </P>
<>现在已经很少见到那溜街串巷的“剃头挑子”了,代之以规格服务不一的“美发厅”“美容院”等。及至孩子们问起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时,方才觉得,原来围绕在我们身边的许多传统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地消失了;想一想,实在是可惜呀。
年前有一次下乡,偶然得遇到几欲消失的剃头挑子。
在一个僻远的村庄,远远望去,有一处围着六七个人。其间,袅袅升起一团团白烟。走近一看,原来是久违了的剃头挑子。说起剃头挑子,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设备,类似于南方的馄沌挑子。一条扁担串起两套设备:一头是燃火烧水的小柜子,一头是放脸盆等理发用具的小柜子。别看这两个小柜子,巧妙地放着许多东西:柴火、水桶、脸盆、折叠椅、椅子上还挂着一条油腻发亮的牛皮带以及一面方镜。镜子一般不悬挂,只在剃头师傅完成任务后,由师傅本人双手掌握着,前前后后让客人欣赏。围在剃头挑子旁边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头;他们都穿着古式棉袄,白色粗布大带缠绕在腰间,嘴里含着旱烟袋。时髦的年轻人一般是不光顾这种地方的。
由于时间宽裕,我不假思索地坐在了那把木质的折叠椅上,对剃头师傅说了声:净面!围观的人都很惊讶,在他们的眼中很少见到象我这样不算老打扮得象个干部模样的人在这样的地方“美容”。剃头的师傅有六十来岁的年纪,他接过我递上的一支香烟,燃上,不慌不忙地从剃头挑子的一头将热水舀到另一头的盆内;然后把毛巾用热水浸透,叠得很整齐,平敷在我的脸上。顿时,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剃头师傅很老道地在那条油光发亮的牛皮带上反复地蹭着剃头刀,若有所思,好象在选择一种最适宜我的方案。及至剃刀锋刃可鉴时,方才停下。我半躺在折叠椅上,微闭双目,细心体会着被热水烫松的皮肤与肥皂泡混合后的舒适。这时候,锋利的刀刃在我的面部缓缓地运行了——利而不灼、行而不滞。时而象一条大船劈波斩浪,时而象一条游鱼悠闲摇弋。我忽然想起庄子的一篇文章《庖丁解牛》,其中描述庖丁解牛时“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镬然响然,奏刀霍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此刻的剃头师傅虽然不象庖丁那样场面宏大地施展技艺,确乎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我的脸仿佛是一块璞玉,剃头师傅在上面正精心地雕琢着。我在心里默默地数着他的刀数,仅一只耳朵背竟然光了三十五刀!在即将完工的时候,师傅露了一手他的绝活:将眼皮翻开,用锋利的刀尖剔除眼角的眼垢。那刀尖在眼皮内来回运行,令人胆战心惊;然而刀锋过后却倍感舒坦,大有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快感。一切完毕以后,剃头师傅用非常有力的双手,在我的脸部以他的方法进行了按摩,痛快而舒服。最后,举起那面方镜让我欣赏,他也在一旁端详,象艺术家在鉴赏一件艺术品,满意而骄傲的神色溢于言表。
以前,我也走进过窗明几净的美发厅,要求光脸。漂亮的美容小姐往往递过来一把电动剃须刀,我有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这次光脸,使我感悟不少:在理发工具日益增多、理发场所日益高档的今天,小小的剃头挑子尽管慢慢地在消失,但是,这一套光脸的技艺不应该失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畿待保护抢救的传统技艺。不是有句话说,愈是民族的东西愈是世界的吗,站在这个高度,我们也应该使这些颇具民族色彩的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1 1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不错!</P><>在我们这里的农村</P><>还可以看得到剃头挑子!</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真实email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平头网论坛

GMT+8, 2025-2-23 15:34 , Processed in 0.13278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